2025年12月1日起,不符合新國標的電動自行車將全面禁售,這是落實《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》(GB 17761—2024)的重要節點。不少消費者發現,面對即將到來的禁售令,多數電動車商家卻絲毫不見慌亂,依舊正常經營。其實這背后不是盲目樂觀,而是商家早有準備,核心原因主要有四點,今天給大家說清楚。
首先得明確政策核心:2025年9月1日起,廠家已停止生產舊國標車型,12月1日起禁止銷售未取得新國標CCC認證的車輛,但已售出的舊國標電動車仍可正常使用,不用強制報廢,大家不用過度擔心現有車輛的使用問題。
一、政策留足緩沖期,庫存早已提前清理
這次禁售不是突然通知,而是有明確的時間節點規劃,給商家留足了準備時間。早在2024年12月31日,新國標就已正式發布,明確了2025年9月1日停止生產、12月1日停止銷售的時間表,前后間隔近一年。
多數商家從2025年年初就開始調整進貨策略,減少舊國標車型訂單,同時通過促銷、以舊換新等方式消化庫存。到10月前后,不少經營規范的商家舊標車庫存已所剩無幾,部分商家還通過與廠家協商退貨,徹底清空了不合規庫存。像開封杞縣的商戶,早在10月底就完成了舊標車退貨,新國標車輛備貨量已達庫存總量的70%,自然不用慌禁售節點。
二、新國標車型早備貨,產品銜接無斷層
商家不慌的核心,是早就完成了新國標車型的備貨和上架。新國標雖然在塑料占比、安全性能等方面有新要求,但主流品牌廠家從政策發布后就開始研發調整,2025年上半年就陸續推出了符合新國標的車型。
這些新車型不僅滿足CCC認證要求,還針對性優化了用戶需求:比如鉛酸電池車型整車質量上限提升到63kg,續航更有保障;不再強制安裝腳踏騎行裝置,設計更靈活;部分車型還增加了后視鏡、轉向燈,行車更安全。商家從年中就開始逐步加大新車型進貨量,到11月已形成以新國標車型為主的銷售結構,舊標車禁售不會影響正常經營,甚至能借助新品升級提升競爭力。
三、監管引導+廠家支持,轉型有底氣
這次政策落地不是“一刀切”,監管部門和廠家都給了商家足夠的支持,讓轉型過程更順暢。市場監管部門通過發放“溫馨提醒函”、開展“進門店、送標準”活動,現場解讀新國標核心要求,幫商家理清合規邊界,避免因政策理解偏差踩坑。
同時,品牌廠家也推出了配套支持政策:針對庫存壓力大的商家,提供舊標車退貨、換貨服務;針對新車型推廣,給出進貨補貼、營銷支持;部分廠家還培訓商家熟悉新車型的技術亮點,方便向消費者介紹。有了監管部門的清晰指引和廠家的后盾支持,商家不用獨自面對轉型壓力,自然心態平穩。
四、消費需求穩定,市場不缺購買力
電動車作為老百姓日常出行的重要工具,市場需求一直很穩定,這也是商家有信心的關鍵。雖然舊標車禁售,但消費者的出行需求不會減少,而且新國標車型在安全性能上更有保障,反而能打消部分消費者的顧慮。
另外,政策明確已售出的舊標車可繼續使用,不存在“強制報廢”的情況,消費者不用急于換車,但有換車需求時,只能選擇新國標車型,這讓商家的銷售目標更明確。加上不少商家同步推出“舊標換新品”補貼活動,既消化了存量舊車,又帶動了新車銷售,形成良性循環。對商家來說,只要有穩定的需求和清晰的銷售方向,就不用怕政策調整帶來的影響。
給消費者的實用提醒
1. 購車認準新國標:12月1日后買車,一定要查看車輛的CCC認證證書,確認整車編碼、電池參數等與合格證一致,避免買到不合規車輛。
2. 舊車使用不用愁:已有的舊國標電動車可正常騎行,不用著急更換,后續按規定年檢、維護即可。
3. 警惕非法改裝:不要輕信“解限速”“增容量”等宣傳,非法改裝車輛不僅違法,還會帶來安全隱患,出問題后無法享受正常售后。
總的來說,商家面對舊標車禁售不慌,本質是“政策有緩沖、備貨有提前、轉型有支持、市場有需求”的多重保障。這次禁售不是行業沖擊,而是電動自行車行業的一次安全升級,既能降低火災、交通安全風險,也能推動行業高質量發展。對消費者來說,規范的市場和更安全的車型,最終受益的還是自己。如果身邊有近期打算買電動車的朋友,不妨把這些信息分享給他們,避免踩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