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0月初,在電商平臺創紀錄地提前開啟雙十一大促之時,社交平臺上冒出許多關于“擼酒”“漏價”的帖子,將用戶引流至小紅書、微信的社群。
這些活躍的社群,在短短一個月內匯聚近500人,他們鉆研平臺規則,苦練手速,以搶到“漏價”名酒為樂。
與“擼酒”狂歡同步發生的是電商平臺酒水促銷大戰。雙十一期間,拼多多第三方店鋪團購飛天茅臺低至1499元,天貓、抖音推行“官方立減”取代繁瑣的“跨店滿減”;京東倡導“無需湊單”并上線“名酒鑒真”標識,實現京東上的茅臺、五糧液100%無假貨的承諾。
另一方面,多名酒商直言停止低價促銷。這背后,是百億補貼的常態化與前置倉即時配送的普及,徹底改變了消費者的囤貨邏輯,更引發了平臺與酒企定價權之間的激烈爭奪。
當更多年輕人不再為低價囤酒,雙十一的傳統意義也在逐漸消解。
黃牛退場,“擼酒人”狂歡
在川酒券開搶的2個小時前,10月24日早上8時,小紅書一個活躍的“擼酒”交流群里,群主發布指令:“川酒券每天上午10點鐘搶券,五糧液不到700元,搶券持續一個月,需要的看公告進內部群。”
群主所稱的內部群實則是微信群。隨著持續發布“白酒漏價表”的帖子引流,這個擼酒交流群不到一個月時間里聚集了將近500人,大部分是有白酒需求的消費者。群主以平臺限制為由,將用戶引導至微信群,發布更為詳細的“擼酒”指南。
“淘客”整理的“漏價”白酒。圖源:社交媒體
時代周報記者加入微信群后了解到,“擼酒”條件及規則繁復,電商平臺會員是基礎,還需提前拼手速領券、充值平臺超市卡、疊加會員積分等,且促銷變價快、數量少,“漏價車”轉瞬即逝。即使在深夜,每當有消費者發布成功下單截圖,都會招來羨慕的目光并迅速掀起討論。
10月30日,為年夜飯備酒的肖曉曬出戰果,他在劍南春京東自營旗艦店以約560元的券后價入手水晶劍(1L),比劍南春淘寶旗艦店9折券后的價格還要低276元/瓶。
身經百戰的張穎分享了他的成功經驗。為了以約645元的低價購入五糧液普五,他需要湊單至800元,使用滿“800元-160元”的川酒券,再疊加京豆,熟練運用云閃付等支付通道。這經驗是張穎去年搶了一萬多元的優惠券買煙酒積累下來的:“想搶我每天都能搶到,手速練出來的。”
“擼酒”狂歡的背后,是平臺、酒企與電商推廣者構建的一套機制。
電商推廣公司負責人劉洋揭示了其盈利模式:“本質是平臺站外流量分傭。比如某酒企作為賣方,在阿里媽媽或京東聯盟等分傭平臺上設置產品并約定傭金,俗稱淘客的電商推廣者通過社群、內容平臺分發專屬鏈接。一旦用戶確認成交,系統會自動從賣家的貨款中扣除傭金支付給推廣者,賣家花錢買到了銷量。
“白酒天然利潤高,傭金高,很多同行做酒群、母嬰群等垂類社群,在群里夾帶其他商品的廣告鏈接,吸引用戶下單獲取更多傭金。”劉洋向時代周報記者解釋道。